�
虽然钓鱼活动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但传统的钓具制造方式大大制约了钓鱼活动的广泛推广,中国钓具制造业起步较晚,真正的产业化生产开始于80年代中期。当时,钓鱼活动在中国迅速走热,钓鱼用品供不应求,中国的钓具生产企业也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起来。90年代中期,国内钓具生产企业迅速增加,同时由于娱乐休闲活动的多样化及多元化等方面所发生的消费分流,使得钓鱼热在中国的发展趋于缓和,钓具市场总体需求趋于动态饱和。由此,在钓具产品中普及品、初级品、中级品过剩的状态下,许多钓具生产企业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国外许多知名品牌钓具企业也逐步把生产工厂直接设在中国,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钓具产业的生产和制造基地。其中,威海是全球钓具生产企业数量最多,产值最高和最为聚集的地区。在中国钓具协会、各地钓鱼协会及相关钓具制造企业的积极推动下,中国的钓鱼运动和钓具产业正在酝酿着新一轮的高速发展契机,中国钓具市场正在成为令全球钓具企业瞩目的新天地。
但是,20多年来很多钓具企业把主要精力都放到出口加工或者代工生产中,对钓具流通领域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首先,基于传统的产品流通渠道,即:产品从生产企业到一级批发商(或代理商)再到二级批发商(或代理商)再到零售店最后才到消费者手中的模式已经逐步不适应国内日益发展的钓具市场的需求,而企业自设直营店的方式又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其次,在钓具流通领域普遍缺乏高层次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夫妻店和杂货铺式的钓具商店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诉求。同时整个钓具产业特别是流通领域,由于其产品的复杂性而对中小投资者投资开店形成不可逾越的市场壁垒。
如何充分采纳世界先进的行业经营发展理念,全面改造中国钓具产业现状,为中小投资者创造准入机会进而推动钓具产业和中国钓鱼运动的全新发展成为事关整个钓具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