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威海时光行渔具有限公司
设为首页
  |  
  |  
地图
● 中 文  
● English
行业动态
借力渔博会 威海挺进世界渔具“高地”
作者:威海渔具     10-6-19 10:13    浏览次数:1822

  作为国内最大的渔具制造和出口地,威海集中了大量渔竿、假饵、碳素布、渔具设备等生产企业,每年渔具用品出口额在3亿美元左右。即将举办的2009中国渔具制造业基地(威海)国际博览会(简称CGC),将进一步推进威海渔具业的发展,逐步把威海打造成一个世界渔具制造业基地。

  1981年,国内第一支玻璃钢渔竿在威海诞生。此后,威海渔具产业迅速发展,并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产业化并进入国际市场。到21世纪初期,世界渔具市场有80%的产品来自中国,其中威海产品就占50%。经历近30年的产业历练,目前,威海的渔具产业已经形成了世界独有的规模和密度,全市400多家渔具企业、600家配套企业的1000多个系列、近2万个规格的钓具产品,将威海与世界休闲产业连接起来。

  但从整体上看,威海钓具的研发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去年,金融危机开始席卷全球,渔具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如何拓展新兴市场?如何创新产品?一系列问题摆在了威海渔具企业面前。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渔具业的发展。10月15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培廷为即将召开的CGC做出批示:精心筹备,市场化运作,永葆活力,真正把威海打造成渔具“研发、生产、销售”基地,做大做强这一产业。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此前也曾指出:国际钓鱼及与钓鱼休闲有关的产业是一个有前途的产业,值得进行市场培育和开发,应当大力支持。

  于2008年11月举办的首届CGC,吸引了43个国家和地区129家企业的312名海外采购商到会,183家国内渔具企业参展,签订合同323份,贸易成交额达4000多万美元。

  尝到了参加首届CGC带来的甜头,国内外厂商对今年将要举办的博览会表现出极大的欢迎。截至目前,博览会已经汇集了国内248家渔具生产企业、262家渔具店的采购负责人和47个国家地区的351名采购商,设立国际标准展位570多个,其专业性之强、与会外商之多、国内外关注度之高,创我市建市以来举办国际性展会之最。

  市贸促会有关负责人表示,CGC的举办,为威海渔具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机。威海渔具行业要借助展会不断历练自己,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档次,在保持渔具制造业优势的前提下,向品牌化、规模化、集群化、高科技化方向迈进,努力打造一个全新的渔具“创新基地、品牌基地”。

 

版权所有:威海时光行渔具有限公司
鲁ICP备10033534号-1
佰年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流量统计分析